什麼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又稱快樂缺氧或睡眠呼吸暫停,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許多研究證實睡眠呼吸中止症會造成慢性病不易控制,例如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同理,有高血壓的患者也更有機會同時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而睡眠呼吸中止又分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Central sleep apnea,CSA)及複合型睡眠呼吸中止(Mixed sleep apnea,MSA),也稱為混和型睡眠呼吸中止,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是大腦呼吸中樞病變,導致無法發出呼吸訊息,需要依靠睡眠監測來區別,複合型睡眠呼吸中止則是大腦無法發出呼吸訊號且同時受到呼吸道阻塞,而由於85%-90%患者都屬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因此本篇文章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為主要敘述對象。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讓患者在睡眠中反覆吸不到空氣而缺氧,在不斷清醒的過程中促成交感神經活動,引發末梢血管的收縮,導致血壓在每一次呼吸之間反覆飆高,長期下來罹患高血壓、心肌梗塞、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就高於一般人,且大腦皮質也將提早退化,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導致中風猝死!
睡眠呼吸中止症如何引發?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發生是因為睡覺時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口咽及喉嚨部位)發生反覆性的塌陷,從而導致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變淺及費力的結果,嚴重的話造成氣道完全堵塞,造成吸不到空氣及窒息的狀況,所以才稱為睡眠呼吸中止,而大多數人是因為肥胖的關係,造成呼吸道狹窄或維持呼吸道通暢的肌肉張力不足而容易塌陷所導致,當然也有人是因為先天下巴較小或後縮,扁桃腺、懸壅垂過大或先天顱顏缺陷,造成氣道狹小所致。
睡眠呼吸中止常見特徵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因為跟身體構造密切相關,因此可以透過一些外表的觀察來簡易判斷,從而思考自己是否符合常見的引發特徵。
- 頸部肥而短
若男性頸圍大於43厘米或女性大於38厘米,便屬於高危。 - 舌頭肥大
若張口伸舌頭時看不到懸壅垂(uvula),恐有上呼吸道窄化。 - 下巴後縮
下巴窄小而內縮,躺下時氣管易被堵塞。
睡眠呼吸中止引發流程
睡眠呼吸中止看似小問題,但長期發生的結果將導致一些併發症,初期的代謝激素異常造成糖尿病與肥胖到後期高血壓、中風及猝死都可能來自睡眠呼吸中止症。
- 睡覺時因呼吸不順造成身體費力呼吸,從而增加心臟負荷
影響: 心室衰竭的可能。 - 身體開始缺氧,體內二氧化碳增高
影響: 血管收縮及代謝激素發生異常。 - 身體被喚醒,調整呼吸受再次進入睡眠
影響: 一直處於淺眠狀態,容易導致身體始終無法真正進入深層睡眠。
如何透過症狀判斷睡眠呼吸中止症?
最簡單判斷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方式就是觀察睡覺打鼾的狀況,如果睡覺當中有呼吸暫停現象,而本身又體重過重、脖子粗短、年輕就得高血壓或糖尿病等,這些均可透過旁人觀察與數據得知,不過夜間發生氣喘、心臟病或中風發作這類的狀況還是建議先行就醫,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而像是白天嗜睡,容易在會議中或看電視時等短時間內就會睡著,或因打瞌睡發生車禍發生意外等,則可自行觀察,若符合多個症狀就可懷疑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可能,下列常見症狀可供參考。
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症狀
- 白天嗜睡造成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並容易在開車時打瞌睡,甚至造成車禍意外。
- 平時睡眠時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或腦中風,這種情況有機率導致睡覺中猝死。
- 年輕族群就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等問題。
- 短期內記憶力快速減退,不過這也可能與提早發生的失智症有關。
- 人格特質的改變(如焦慮、失眠、脾氣暴躁及躁動不安等),甚至包含憂鬱症或失眠症的患者。
- 性慾降低從而產生性功能障礙。
- 夜晚睡眠時頻尿狀況明顯。
- 夜晚睡眠時有不正常之肢體活動,如夢遊、夢囈及夢魘。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輕重症指標
目前評估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黃金標準方法是睡眠多項生理檢查(PSG),而呼吸中止指數(AHI)是當中最廣泛參考的指標,根據臨床試驗,血氧濃度下降指數或血氧飽和度下降指數(ODI)與呼吸中止指數(AHI)具有高度關聯性,因此在醫療數據判斷上,ODI為AHI的初步篩檢參考的重要依據,而ODI可分為3%及4%來記錄血液含氧量(SpO2%),在根據睡眠缺氧的狀況,計算出每小時血氧濃度下降3%與4%的次數,以下提供血氧濃度分級供參考,更深入的說明請參考ZionCare 睡眠血氧濃度分級。
睡眠血氧濃度分級
- L1: 正常: ODI 3% < 5
血氧濃度變動存在於正常健康範圍。 - L2: 輕度: 5 ≦ ODI 3% <15
血氧濃度下降的次數稍高, 請持續追蹤觀察。 - L3: 中度: 15 ≦ ODI 3% <30
血氧濃度下降的次數超過標準範圍, 建議找專業醫師諮詢。 - L4: 重度: 30 ≦ ODI 3% or T88 ≧ 3%
血氧濃度下降的次數和時間大幅超過標準範圍, 建議立即找專業醫師進一步診斷。
睡眠呼吸中止症如何改善?
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的方法百百種,市面上有產品透過負壓吸舌機來確保舌頭不往後倒,有些則是止鼾牙套或面罩,不過使用成效因人而異,輕症患者在不依靠額外裝置的情況下也能透過下列習慣來進行改善,從而獲得更良好的睡眠品質。
常見睡眠呼吸中止改善方法
- 減重: 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即使是體重減輕十分之一也能減少呼吸中止的發生頻率,減重通常是治療呼吸中止的首要之務。
- 側睡: 仰躺睡覺會讓呼吸道變窄,較容易發生睡眠呼吸中止,而側躺睡覺發生的機率則會下降,因此可以使用特殊枕頭或側睡的輔助用品來改善。
- 減輕鼻塞藥物: 有鼻竇問題或鼻塞的人,可使用鼻腔噴霧劑、呼吸貼或鼻塞藥物來減少打鼾,從而改善氣流的通暢,使夜間呼吸更舒適,獲得更健康的睡眠品質。
- 避免酒精及安眠藥物: 睡前不飲用酒類飲料,以及避免在睡前使用鎮靜安眠藥物,因為這樣會使呼吸道更放鬆,導致容易在睡眠期間塌陷,從而延長了呼吸中止的時間。
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方式有哪些?
若上述改善方式無法減緩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考慮採用更進階的治療方式,不過建議在採用下列治療選擇之前,還是先就醫尋求專業的檢測與建議,畢竟治療方式會因人而異,除了根據輕重症指標來選擇外,臨床檢查懸壅垂的位置也頗為重要。
常見睡眠呼吸中止治療方法
- 非侵入性治療: 如口腔牙套矯正器,可以減少打鼾及減輕睡眠呼吸中止發生的程度,少部分的患者則可以消除睡眠呼吸中止症。
- 手術治療:如切割發大的扁桃腺、增殖腺(Adenoid),擴闊上呼吸管道、正顎手術、懸雍垂腭咽整型手術(UPPP手術)、微創軟腭止鼾支架植入手術、牽引成骨術等。
- 藥物治療:目前沒有有效藥物可治療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但治療鼻敏感可稍微改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的病徵。
- 儀器治療:如睡眠時配戴呼吸機,經醫師與呼吸治療師調整之持續性正壓呼吸器(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圖3)以氣壓衝開上呼吸管道、改善睡眠品質,呼吸會根據其功能,分為單一氣壓(CPAP)、自動調壓(Auto CPAP)、雙氣壓(BiPAP)等,這是目前針對成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標準治療方式之一,而目前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當中,不到10%願意接受使用CPAP,其原因就是因為過於笨重又攜帶不方便,若希望透過輕便的儀器進行睡眠呼吸中止症檢測,可參考穿戴式脈搏血氧機(圖4),提早透過簡易穿戴裝置了解睡眠狀況以減少慢性病發生的機率。
- 其他:健身、牙(外)科手術、戒菸、戒酒、戒服安眠藥均有助紓緩病情。
睡眠呼吸中止如何檢測?
睡眠檢測最精準的選擇當然是到門診進行,不過檢測成本相對較高,除了費用需要考量外,還須排隊配合門診時間,若需在睡眠中心睡一晚,上班時間可能也會因此受到影響,這也是為什麼醫界估計台灣有12%(230萬)成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問題,實際就醫治療的人卻低於5,000人的根本原因,因此如果想先簡單自行檢測,可優先考慮血氧機等穿戴設備來記錄自己夜間缺氧的狀況,另外也附上針對睡眠呼吸缺氧檢測並與先豐科技合作的單位供參考。
常見睡眠檢測方法
PSG睡眠多項生理檢查
- 檢查地點: 醫院或睡眠中心
- 等待排檢時間: 6~9個月
- 報告產出時間: 約2週
- 檢測線: 約20條檢測線
- 連續多晚監測: 執行困難
- 相關認證: FDA
- 檢測項目: 腦波圖, 眼電圖,肌電圖, 心電圖,呼吸中止指數,血氧飽和度, 血氧濃度下降指數,打鼾
- 優點: 一次性監測多種數據
- 缺點: 時間需與醫院配合,獲取報告時間長,且大部份的人認為非熟悉環境睡覺又配戴多條檢測線在身上不易獲得客觀數據
- 參考: 全台睡眠中心門診檢測
居家睡眠檢測裝置
- 檢查地點: 自家
- 等待排檢時間: 1~2天
- 報告產出時間: 立即,可透過App查看
- 檢測線: 無
- 連續多晚監測: 簡易
- 相關認證: FDA/TFDA/TGA/CE
- 檢測項目: SpO2、ODI、PR、RR
- 優點: 於家中睡覺時舒適配戴,並且容易執行多夜監測洞悉睡眠趨勢,睡眠隔日直接透過App查看醫療級數據
- 缺點: 不如醫院及睡眠中心可一次監測各種數據,只能準確監測睡眠呼吸中止相關數據
- 參考: 穿戴式脈搏血氧機
全台睡眠中心門診檢測
*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認證